冬日碼頭,海風凜冽,大連集裝箱碼頭現場車船如織,一派繁忙。只見一輛輛自動駕駛的紅色無人集卡行至岸橋下,自動對位,巨大的吊裝設備呼嘯起落,將各色集裝箱抓取、放置在無人集卡上。裝載完成,無人集卡隨即駛入迷宮般的堆場,將集裝箱“交”給自動化軌道吊。這是去年12月正式上線的“大窯灣·智慧港口2.0”項目最直觀的場景,在為生產作業提供“智慧大腦”的同時,這條節省人力、純電驅動的作業線也在有力推動港口節能降耗。 碼頭內的無人集卡均為電力驅動,充電1小時,可連續作業7、8個小時,與內燃機驅動的水平運輸方式相比更為節能。截至目前,大連集裝箱碼頭公司已完成15臺無人集卡5G作業應用,無人集卡累計參與實船作業105艘船舶,作業量1萬余標準箱。 在智慧化管理系統的幫助下,大連集裝箱碼頭利用各類智能算法更加合理配置泊位、堆場、機械等生產要素,有效提高生產資源利用效率。如利用移動互聯網、區塊鏈等技術,實現口岸客戶全流程線上業務辦理等功能,減少了因“跑手續”造成的非生產停時和能源損耗;利用智慧感知、能源管理(電力)等系統,高精度監測各類辦公場景下的能耗,優化設施設備使用方式,不斷提高清潔能源使用占比。今年以來,大連集裝箱碼頭同比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.31%,用油減排2.90%,碼頭綜合減排3.30%,節能降耗取得顯著成效。 在建設綠色港口、實現“雙碳”的道路上,遼港集團以構建4T(裝備技術、能源技術、工藝技術、數字技術)綠色港口為引領,堅持碳排強度與能源單耗管理并重,強化“一企一表”“一能一策”“一技一研”管理,以高水平減排夯實集團高質量發展。今年3月發布的《遼港集團“十四五”綠色港口(雙碳)專項規劃》,更是進一步明確了“綠色遼港”規劃目標和工作重點。 “智慧港口2.0”項目提供了一個以科技手段推動綠色低碳港口建設的典型案例,遼港集團還圍繞節能降碳、綠色發展的目標,在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節能設備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 目前,大連港大窯灣、大連灣、長興島港區以及營口港鲅魚圈港區已建成4套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,該系統采用自發自用、余電上網的運營模式。今年7月,營口港分布式光伏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一億度,在獲得經濟收益的同時,直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9.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,節約標準煤3.25萬噸。丹東港光伏發電項目已進入設備調試階段,投用后將進一步優化港口能源結構。 近年來,遼港集團持續推廣船舶岸電使用,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。大連港客運總公司自去年下半年開展大連灣岸電設施升級改造項目,先后完成“祥龍島”“吉龍島”等客滾船的岸電聯船調試工作,大港港區和旅順港區也于今年完成岸電項目建設并投產,大連灣客滾泊位年內接電船舶2000余艘次,客滾岸電實現常態化使用。營口港水電分公司船舶岸電系統今年10月正式投用。 今年,遼港集團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同比下降約4%,用能結構進一步優化,綠色低碳港口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。隨著設施設備能耗降低和電力等清潔能源使用比重逐步增長,遼港集團將進一步拓寬綠色低碳發展道路,加快打造獨具特色的4T綠色港口,為實現“雙碳”目標貢獻遼港力量。(文/鄭哲元 李師帥 圖/趙光輝)
|